拍了,题材,导演
1997年10月1日,全新修订的《刑法》正式生效。
老版刑法里,偷盗罪,只要手笔超过三万大洋,直接就是“死神之约”。
量刑过重的背后,是低下的社会生产力,GDP还在爬坡,偷个三万块,简直就是“反社会分子”。
但时代在变,法律也得跟上步伐。
新法一出,三万到十万的公私财物盗窃,改判为三到十年的“铁窗泪”,外加一笔不菲的罚金,算是留条活路,给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寥寥数字的更改,犹如一堵切割生与死的墙。
判决书上的日期,也成为盗窃犯们是生是死的关键。
2009年上映的电影《透析》,便以此为背景,对人情法理、社会结构发出了一次诘问。
1、捡回来的命
97年9月,河北涿州邱武,因为盗窃价值6万元的车辆,被判处死刑。
对此,邱武冷静地说,要上诉。
说完,拖着沉重的脚镣,回到牢房。
一两句拌嘴后,室友们照旧“热情”——骂的骂,打的打,抢的抢。
这时,邱武郁积许久的压力彻底爆发,直接拿头撞铁门,血花四溅,大喊一声:“我虽死罪,但谁敢动我,我跟他拼了!”
熬过了生不如死的几天后,时间来到9月28日。
法官那张“扑克脸”宣告了维持原判的消息,邱武的上诉梦碎。
不过,命运似乎还给他开了个小玩笑:国庆长假来了,行刑也得顺延,邱武又多了几天“倒计时”的日子。
假期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邱武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浩浩荡荡的队伍押往刑场。
路边,还有凑热闹的群众和等着捡弹壳的“收藏家”。
行刑人一声“准备”,邱武闭上了眼睛。
没料到,远传传来了三声“停”,犹如古装剧中的“刀下留人”一般刺耳。
远处,法院的高层们似乎在讨论着什么...
随即宣布:停止行刑,押回牢房。
邱武鬼门关走了一趟。
2、烧钱续命
正威公司是涿州市的龙头企业,集团总裁李威富甲一方,却患上了肾病。
长年求医问药无果,最终决定铤而走险,换肾。
这天,私人律师老高喜讯传来,多路打听,终于找到了匹配的肾源。
如大家所料,这个肾的主人,正是邱武。
李威和老高最初的想法,是移植活人的肾,通过家人劝说邱武主动捐献,从而将功赎罪,免去死刑。
这个想法刚到「铁面无私」的审判长老田那儿,就被pass了。
他坚决依法办事,按照10月1日之前的判决:邱武必死。
李威老高吃了瘪,开始打邱武家人的主意。
这次的计谋是,以10万块购买邱武被枪决后的肾。
邱武有个弟弟很快明白了对方来意:花钱买肾。
再瞧瞧李威,几轮透析下来,那重生的小火苗,又灭了,比熄灭的烟蒂还彻底。
3、一张狗证,两条人命
说回咱们的法官老田。
那可是法律界的“铁面无私”代言人,工作起来,程序正义比什么都都重要。
私底下的人情世故?不存在的,法律条文才是他的导航仪。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老张,城管大队长,私下里跟老田套近乎,想让他给害了自己老爹的罪犯重判。
老田呢,一脸正气:“法律怎么写,我就怎么判!”
最近,老田家气氛冷得能结冰。
为啥?女儿车祸走了,肇事者还是个偷车贼,更绝的是,这事故背后可能藏着对老田判决的复仇阴谋。妻子直接把锅甩给了老田,说是他招来的祸。
眼看着新《刑法》即将生效,关于邱武生死,老田开了小组研讨会。
最后,老田一锤定音:按老规矩来。
于是,便有了上文邱武上诉失败、「维持原判」的情节。
当晚,因为没狗证,老田家的狗被强制收容。
刚正不阿的老田,又是求情又是亮身份,城管偏偏不给「开绿灯」,老田也体验了一把“被执法”的滋味。
一会儿,大队长老张踏门而入,本以为能得几分薄面,领狗回家。
谁料老张竟也秉公办事,眼睛不揉沙子。
呛呛两句后,老张直接放话:“你闺女那事,报应不爽,自找的!”
话音未落,老田抄起板凳,一记“精准打击”,老张脸上瞬间开了彩。
夜深人静,老田两眼无神,情绪跌至谷底。
镜头转回邱武行刑的当天,老田坐在押送车里,思绪万千。
就在枪响前夕,他竟大胆叫停了行刑,这一举动,可不是闹着玩的,最终只能以“操作失误”背锅。
这也意味着,本该小命呜呼的邱武,最终活了下来。
那边的李威,则只能因肾衰竭悄然离世。
峰回路转的关键,竟然是一条没有证的狗。
正是因为救狗当晚被奚落、遭殴打,老田才得以明白,法律的来源和意义到底是什么,执法者能否在人情和法理之间找到一个兼容地带?
在医学领域,“透析”是肾衰患者的生命线,俗称“洗肾”。
而在电影中,无论是法官老田的内心挣扎,囚徒邱武的罪与罚,还是富豪李威的身体危机,都需要一场身心的“透析”。
倪大红老师饰演的老田法官,无疑是这部戏的灵魂人物,他的世界里,人情与法理的天平总在摇摆。
咱们常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但法律这杆秤,一旦失衡,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透析》的魅力,在于那微妙的“审判”与“执行”时差。
9月30日,邱武本该步入黄泉;
10月1日,他却因一场意外获得了新生。
就在这短短一天里,故事里的各路神仙鬼怪,为了各自的活路、良心、或是利益,上演了一场场人性大戏。
导演借此试图表达,宏观政策层面的更改,具体到某个人身上,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透析》这部电影,虽然有龙标,却并没有公开上映,只在影展和艺术院线零星上映过,才勉强挤进了咱们的视线。一部敢于直视制度、思考人性,并将两者矛盾尖锐挖出的片子,能面世就已经是奇迹了。
导演刘杰本想拍“公检法三部曲”,前有《马背上的法庭》,中有《透析》,后由于经费和审查的种种困难,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用刘杰自己的话:太累了,我不想再惹他们了。
作为同题材的《第二十条》,与《透析》的批判和讽刺相比,尴尬笑点和脸谱化创作简直如包饺子小品。相信随着一代严肃创作者被边缘化,这类既有社会洞察又饱含底层关怀的影片将越来越少。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