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天花板,出现了,风筝,差距
“简单总结一下:潜伏看得想笑,风筝看得想哭。”
网友评论
谍战剧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受大众欢迎的一个题材,这些年来,谍战剧也是层出不穷。
而要说最好看、最让人百看不厌的,我想,《潜伏》和《风筝》应该是最不能少的吧。
其实对于这两部剧的评价,也是参差不齐,有人推崇《潜伏》的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有人则赞叹《风筝》的深刻立意和人性拷问。
不过这两部剧播出这么多年以来,始终都是热度不断,其实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那要是把这两部同为“天花板”级别的谍战剧放在一起,那么谁将会更胜一筹呢?
《风筝》、《潜伏》对比
《风筝》的深度
《风筝》的命运其实就好像它的主人公郑耀先一样,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在长达五年的雪藏之后,这部剧最终以两个版本示人,一个是经过删减和修改的,另一个则是51集完整版。
而这两个版本的差异,不仅仅在于时长和剧情的增减,更在于对主题思想的呈现深度。
信息来源
就比如,关于“青海劳改干部”的台词,在送审版中,更直接地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环境的复杂性,而在过审版中则做了淡化处理。
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引发了关于艺术创作与审查制度之间关系的思考。
“纠结......我尽力了,我真的尽力了。”
导演柳云龙在微博上发出的这句感慨,饱含着一位创作者的无奈和坚持。
柳云龙微博
作为谍战剧领域的“教父”级人物,柳云龙的作品总是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擅长把谍战元素与深刻的主题思想相结合,打造出一个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在《风筝》中,他延续了以往作品中经典谍战元素的娴熟运用,并且和人物的命运和信仰紧密结合,使得这些技巧不再是简单的炫技,而是推动剧情发展、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有效手段。
就比如,郑耀先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多次运用金蝉脱壳之计,不仅成功脱险,更体现了他作为一名优秀情报人员的机智和果敢。
但更重要的是,他把故事的重心放在了战争结束后的“谍战时期”,把镜头对准了那些在隐秘战线上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还有他们所面临的信仰与人性的双重考验,展现了在这个特殊时期,潜伏人员的内心挣扎、信仰的坚守和人性的复杂。
郑耀先
不同于许多将谍战技巧作为主要卖点的剧集,《风筝》更侧重于对信仰和人性的深度挖掘。
然而,《风筝》的核心并非在于这些惊险刺激的谍战情节,而在于对“战”的深刻诠释。
这里的“战”并不是单纯指敌我之间的斗争,而是指复杂的人性之战,更是究极的信仰之战。
在剧里,郑耀先代号“风筝”,作为一名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情报人员,他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信仰而战,为了完成任务,他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与敌人“同床异梦”。
这期间,他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却始终坚守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从来没有动摇过。
郑耀先
而《风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没有把反派人物简单地脸谱化,而是赋予了他们各自的信仰和坚持。
其中,军统特务延娥,在原著中是迫不得已才选择的加入军统,但在剧中,她则是被军统一手培养的特务,对军统怀有崇高的信仰。
或许就是这种对反派人物信仰的刻画,使得整部剧更加立体和丰满,也更能引发观众对信仰的思考。
还有宫庶和宋孝安等人物,则体现了对兄弟情义的信仰,他们最终的悲剧命运也令人唏嘘不已。
宫庶
不过《风筝》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关注后谍战时代的影响,也就是战争结束后,新社会建立初期,潜伏人员的命运和处境。
郑耀先在解放后,虽然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却依然面临着身份的质疑和不信任,这对他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战斗”。
他渴望得到组织的认可,渴望像其他同志一样,光明正大地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但却因为特殊的身份而备受煎熬。
信息来源
这种身份的撕裂,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感煎熬,他一方面要忠诚于自己的信仰,另一方面又要与各方势力周旋,甚至不惜采取一些违背道德底线的手段。
但在组织内部,他长期受到怀疑和误解,甚至被自己人视为敌特。
可即便是身处困境,郑耀先也从来没有放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面朝国旗,颤颤巍巍地举手敬礼,这一幕,是对他一生信仰的最好诠释,也深深地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
郑耀先
事实上,《风筝》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精彩的谍战情节,更在于它对信仰和人性的深度挖掘。
也就是说,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谍战套路,而是把视角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展现了个人命运和时代洪流的交织。
而那些被历史湮没的个体,在《风筝》中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我们反思历史、理解人性的珍贵素材。
郑耀先、韩冰
不过,尽管《风筝》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在制作层面却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
这些不足就体现在,混乱的剪辑和粗糙的摄影,都影响了作品的整体观感。
如果能够在制作上更加精良,相信《风筝》的艺术价值会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而和《风筝》的宏大叙事不同,《潜伏》的故事更聚焦于个体命运的沉浮。
《潜伏》
《潜伏》的魅力
《潜伏》这部剧改编自同名短篇小说,原著只有一万多字,而编剧姜伟将其扩展成了四十万字的剧本,不仅丰富了故事内容,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他巧妙地将故事分为了两条线,一条线是惊心动魄的谍战,另一条线则是贴近生活的职场与家庭。
或许就是这种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使《潜伏》既具备了谍战剧的紧张刺激,又融入了现实生活的烟火气,从而吸引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余则成、翠平
在《潜伏》的谍战部分,虽然采用了假夫妻、离间计、查内鬼等经典套路,但却在细节处理上独具匠心,制造出层层悬念,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
就比如,翠萍带来的手雷,在最后一集成为了她逃生的关键道具,还有余则成关于梦话的闲谈,后来也成为了营救左蓝的暗语。
可以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实则埋下了伏笔,在后面的剧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展现了编剧的精妙构思和高超的叙事技巧。
其实除了精彩的谍战情节,《潜伏》的职场和生活戏也同样引人入胜,就拿余则成在天津站的职场晋升之路来说,堪称是一部“办公室政治教科书”。
吴敬中、余则成
他背靠吴站长这棵大树,又得戴老板赏识,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他和马奎、陆桥山、李涯等人的明争暗斗,充满了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而吴站长,则是一位深谙官场规则的老狐狸,他看似置身事外,实则对天津站的各种明争暗斗了如指掌,最终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在这期间,余则成和翠萍这对假夫妻的日常生活,也为紧张的谍战剧情增添了一抹轻松幽默的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斗嘴、玩笑,都充满了喜剧效果,也让观众感受到了谍战生活背后的人情味。
余则成、翠平
不过,《潜伏》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为了追求戏剧效果,这部剧在某些情节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上还是有所牺牲的。
最主要的一个就是,余则成的主角光环过于强大了,他在事业和爱情上都几乎一帆风顺,这和真实的谍战环境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
除了这些以外,一些细节也经不起推敲,就拿翠萍来说,她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在某些关键时刻的举动显得有些鲁莽。
而这些瑕疵虽然不影响整体观感,但也让部分观众感到有些遗憾。
不过不管怎么说,《潜伏》这部剧还是非常成功的,同时也在不少观众心中都排在了第一的位置。
信息来源
结语
说了这么多,只能说,《潜伏》和《风筝》虽然都是谍战剧,但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属于是一个题材,走的也不是同一条路线。
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潜伏》和《风筝》,就好像是两座并立的山峰,共同构成了谍战剧类型的巅峰,它们各有千秋,难以简单地用孰优孰劣来评判。
在如今的电视剧市场上,谍战剧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题材,而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谍战剧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风筝》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像《潜伏》和《风筝》这样的优秀作品,才能让谍战剧重焕生机。
那么如果非要在两个中间选出一部最优秀的,你会选哪一个呢?
信息来源:
海峡网——《风筝电视剧为什么被禁播5年原因曝光 程真儿结局是怎么死的》2017-12-20
新京报——《《风筝》 直面“潜伏”的撕裂之痛》2018-01-11
新周刊——《《潜伏》十年,它还是最好的谍战剧》2019-04-09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都是谍战剧的天花板,把《风筝》和《潜伏》放一起,差距就出现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