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论文,林青霞
在49岁之前,林青霞论起文化知识储备,只怕还不如一个大陆普通初中生。那一年,她经人指导,翻阅彼时正红火的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正是透过这本“网红书”,她才第一次听说“卡夫卡”这个名字。而实际上,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不过是陆台两地初中语文课纲范畴知识点。可见那个时候,“退隐明星”林青霞有多“无知”。
彻底圆满的“人生赢家”?
林青霞虽然出身家庭并不算太差,父亲好歹是个军医,但她年少时确实学业不行,中学所念学校就是比较差的,大学更没有能力考取,后来又年纪轻轻未成年就在娱乐圈讨生活,混迹于那种迷尘滚滚软红十丈的纷扰浮躁之地,是既无能力,也兴致缺缺,更是分身乏术去读什么书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彼时的林青霞,近乎名利场上的标准“名媛”,出入豪宅名车,一身珠光宝气,但言语无味脑袋空空,也许拢共装不下10本书。
也正是那年3月,香港有位文化大咖受邀去飞鹅山林宅拜访她。到后,客人除了惊讶发现豪宅内部装修很朴素雅洁之外,就是未见屋内有什么书籍。客人是文学教授,想象不出一个人不读书是如何生活的。林青霞山东人,察觉到了客人的疑虑,倒是快言快语,毫不避讳告知,她很少看书,闲来最多就是翻翻一些“心灵鸡汤”解闷,尤其“不太看严肃的大块文章”。但她也说,平日有所感触,也会信手拿纸片漫记下来,“锁在抽屉里”。此外,据自称,她还在学英语,请的是港大一个洋人私教,只不过因各种原因没有坚持下来。
那个时候的她,显然也还不大懂如何跟“文化人”打交道。别人告辞,她愣是硬塞给人家一大本时尚杂志作“见面礼”,主题是有关英国温莎公爵珠宝珍藏的,可人家堂堂知名教授如何会看这类俗刊呢?无非她自己爱好这类读物罢了,可她不懂这里面的分野。
2
到了2007年的时候,虽然不断在自我调适,但林青霞的“文化格调”与心性喜好,似乎也还未见明显变化。
那年秋天,她偕友到北京观赏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期间有人安排她拜望“文苑三老”杨绛、季羡林及杨宪益,可她完全不晓得翻译家“杨宪益”是谁,表示闻所未闻,就不大愿意“天天泡着见老人家”,直接推掉了安排,转头去见了明星胡军,连行囊中预备送给杨宪益的“见面礼”——一条驼色开司米围巾,也变卦给了“大帅哥”胡军。据说,多年以后,这件临时爽约之事成为她“最难忘的憾事”。
而从这件小事大概也能看出来,彼时的林青霞,在文化之路上刚“上道”,总体还是懵懵懂懂状态,完全是隔行如隔山。她那时已经很痴迷《红楼梦》,还出演过“怡红公子”贾宝玉,也在补习英文,可对于这本书的译者却一无所知。可揣在她内心深处,“文化大家”显然远不如“年轻帅哥”分量重。虽然彼时前后的她,也对人说过,“那些肤浅的八卦杂志”,至此是“再也看不下去了,只喜欢阅读高端的文化刊物”,还不断求人给她“推荐好书”。
都说“染缸里难出白布”,可也是谁也想不到,随后短短数年之间,“娱乐明星”林青霞近乎脱胎换骨,一跃而为“著名作家”。这样的进步,显然与她的刻苦最息息相关。据知情者透露,从2003年到2006年,差不多三年时间里,初试啼声从事写作的她,多数时间都呆在书房里刻苦练笔,反反复复修改,周而复始地增删,最终成品只有5篇文章,可谓谨慎之至。据说,为此她还经常通宵熬夜,她的很多文坛大佬朋友,经常是在清晨六七点左右收到她“乞正”的初稿。那个时段,再有人去过她的书房,赫然发现地上到处都是一团团一球球的稿纸,“就像以前电影里的穷作家”。林青霞,已经不是过去的林青霞了。
洗尽铅华,息影文林,林青霞是动真格的。她到底天分也够,“灵秀敏锐,悟性特高”,可从一无所知到手捧陆港两地文学大奖,她实际至今也耗费了整整21年,与她22年从影生涯基本持平。在此期间,她显然读了大量高质量的中西名作,别说《红楼梦》可以随时飙金句,连杨绛翻译的柏拉图《斐多》她都翻得很熟,到了不择时地可以在现场脱口而出的地步。在散文写作上,她受董桥蒋勋等文字高手指点,刻意师法杨绛散淡疏朗的文风,在风格气韵上,着实已经很靠近了。她的后半生,自我定位,最想成为的角色,似乎就是“文化人”。2022年时分,她给人写书序,就在感慨,“一直向往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文化人”,完全可视为“夫人自道”。
当代中国的娱乐圈“明星”,林青霞的“文化转型”,或者是最彻底也最成功的那一个。这倒不是尬吹,她的那些文学奖是否“实至名归”也可商榷,但她的成绩与水准也的确是有目共睹的,水分有但也不是太过分。2020年,她给“闺中密友”写信“显摆”,“姊这几年看了不少书,结交了不少有识之士,天天很开心”——成为“文化人”,确实是她兴趣与目标,作假不来。而在当今娱乐圈,她的文化素养实际也已经是“顶格”水准。她最喜欢的作家,是张爱玲、太宰治、卡夫卡、普鲁斯特以及昆德拉,品味是很“高级”的了。现如今的明星,还有哪位可以与之上下纵谈常玉邵洵美唐德刚范晔(译者),林青霞就可以。舍林青霞之外,断然是找不到第二人可胜任的了,这也是实情。
饶宗颐赠字
鄙以为,目前的华语娱乐圈女明星,真正文章写得好的,数来数去就两位——陈冲与林青霞,水准都不让于今之知名散文作家。从作品看,陈冲毕竟“新三届”标准名校大学生(78级上海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专业),文章的段位要高出林姐姐一大截,但对比实际阅读量林青霞只怕还是要胜出一筹。至于杨幂在C刊发论文啥的,明眼人都秒懂,不说也罢。
3
提到林青霞“跨行”文化界的这份因缘,不能不重点提及她最重要的“牵线人”与“把关人”——她的好“闺蜜”金圣华女士。金圣华才是林青霞在文坛大展拳脚的“幕后推手”。
金圣华
金圣华是民国“电影人”金信民之女,法国巴黎大学的文学博士,港中大翻译系系主任,大半生都置身于学界,是华人文化界有数的名教授,季羡林曾开玩笑说“全世界都知道她”。她们的认识很偶然。1973年,金圣华还是港中大翻译系“青椒”一枚,有一回受命要翻译美国作家Carson McCullers的一本小说,而这书英文原版在彼时整个香港都没几本,已移居美国加州的前资深娱乐记者张乐乐手头就恰好存有一部,两人约定见面,一见如故,遂成笔友。这位张乐乐和张国荣林青霞这些圈内明星都极熟稔,2003年返港时,特意组了个局,让林青霞与金圣华结识。
与金圣华
金圣华脾气好,为人谦恭,且出身演艺家庭,教书育人又是她的职业,那些年更是先后痛失父母与伴侣,自呈犹如“失去了后援的残兵,孤单一人,在夕照下、沙场上,拖着羸弱的影子踽踽独行”,自然乐得收这样一位名满天下又体贴入微的文学门徒;而林青霞则崇拜文化人,总希望能恶补一下文化知识,毫无架子,尊师贵道,两人自然针芥相投,一面如旧。她们既是“师徒”,又是“姐妹”,饮酒娱乐,软谈丽语,交欢释闷,情深义重。可以说,49岁那年,金圣华的蓦地出现,明显影响了林青霞的后半生走向:她开始从一名红透半边天的“影视巨星”,繁华落尽见真淳,华丽转身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兼“专栏作家”,从此在香江飞鹅山豪宅里过上了“半个读书人”的生活。
儿时的金圣华与其父金信民
对于“文化人”林青霞来说,金圣华的领航意义是重大的。一,金圣华本就是行业顶尖的知识分子,于中西文学都有很高的造诣,她是真正懂行的专家,推荐给林青霞的“阅读书目”都是格调极高的,学习过程中更有她随时“把关”,这在娱乐圈来说差不多就是“大师授业”。正在是金圣华的循循善诱下,林青霞逐渐研读了《红楼梦》《百年孤独》以及毛姆、海明威、杜拉斯、契诃夫、太宰治一类名家名作。其二,金圣华深耕学界多年,文化界人脉也广阔,与杨绛、西蒙.波伏娃都有交情,是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她“钦点”的人物都是一世人望,货真价实。
林青霞的“老师”,基本都是由金圣华引荐的。她先后投拜的“师友”,阵容可谓“最高等级”,诸如董桥蒋勋傅聪蔡澜白先勇饶宗颐余光中林文月林燕妮郑培凯张大春黄永玉乔志高金耀基施议对,哪位不是当代华人知识圈中真正一等一且才学兼备的翘楚?现今媒体谈林青霞,总爱吹嘘此为“殿堂级名单”,固然有些夸张,可当代中国最高水准的文化人,也的确差不多就这些人了。
4
这样的林青霞,相当于在“翰林院”深造。这就有点类似郭靖所师皆巨擘,人家随便一两句点拨都胜在985大学念“写作班”数年,更何况是纷纷倾囊相授?
比如她跟倪匡讨教,对方认真告诉她,“文章有两种:一种好看,一种不好看”,表面上似敷衍废话,实为度人金针,而林青霞从此也谨记写文章首先要避忌“枯燥乏味闷煞人”的要诀,进步神速。“不能不读”的董桥,是她的“专任写作导师”,时不时都要聚餐,每回都教导她顺应天性,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韵致”发扬,叮嘱她不要太刻意文法;余光中,随笔一代圣手了,手把手训练她“音乐感与节奏感”;岛上龙女士是她“一字师”,教她文章要如雕塑,得去掉任何多余赘字,尤其是“我”字应该力避;张大春“私授”秘诀则是“写人没有写过的,你自己的故事。大师环绕,受此熏习,林青霞不伐毛换髓都难。
当然,林自己也是罕见好学。她写文章,每一篇都要反复修改10遍以上,才会拿出去发表。据说港大港中大每有名家讲座,她总是必到,安安静静坐到最后一排,临收场时悄然离去。一位好友求学在港,当年就在教室里碰到林青霞好几回。只是说若无金圣华的竭力,没有一众高手“众星捧月”保姆级训诲,林青霞是大不可能有这种机遇的,更极容易走弯路。她自己也说过,已出版三本文集《窗里窗外》等都是在金圣华“鞭策”下完成的;她每次写完一篇文章,都会传给所有“旧雨新知”们看,求取这些文坛妙手们的意见,然后收集起来,悉心揣摩,精益求精。“文学新人”林青霞,实际上是调动了整个华语圈几乎所有巨头为她私教。这也难怪,她2003年正式开始练习写作,短短6年后,文章就作为范文入选上海名校《大学语文》教材了。
在这方面,林青霞是独一无二的幸运,得天独厚。另外好些娱乐圈明星,有钱有名之后,也钦慕文化,也想充实身心,也喜欢接近“知识分子”,可是往往识人不善,自身又无鉴别力,就很容易入了“江湖术士”那一路,三教九流生旦净丑不三不四,不仅素养得不到提高,正经书没能读几本,还日益魔怔起来,可说是一本正经地让人一言难尽。老实说,典型诸如陈某、靳某、江某燕这些大明星,“文化情怀”是很足了,一旦“文化范”附身时,都是自我感觉何其良好,可会让旁观者尴尬到脚趾抠地。这都是“不得其门而入”的反面教材。
1990年林青霞及父母与分隔39年的亲姐河南相认
林青霞的另一位”忘年交“小思教授(港中大中文系卢玮銮女士)曾说,“青霞的圈子、青霞的经验,是旁人无法企及的”,这是总结陈词。无法企及,不可复制,我加添了四个字。
5
林青霞的不断“成功”,总是能顺利进阶到“人生赢家”,也很让人感慨。实际上,在“屏除丝竹入中年”之前,林青霞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著名作家”;正如她17岁之前,也做梦都不敢想自己会以“明星”身份在历史上定格。
据林同学回忆,林青霞上学时成绩很差,爱在街上晃荡才给星探发掘
林青霞曾经说过,她出身低微,在少女时期被“星探”偶然挖掘之前,压根未料到有一天,会走上演艺圈道路,更没想过会成为一个“大众明星”。她曾经很渴望上大学,无奈能力有限,就是考不上。那时的她,为自己规划的出路打算,“不是当秘书,就是当空姐”。哪会想到有一天,命运突然垂青她这个一个“丑小鸭”,17岁懵懂的年纪,鬼使神差地出演琼瑶剧《窗外》,结果一炮而红,叱咤华语影坛22年。那本是她可望不可即的白日梦。
她告诉过身边友人,当年她家住台北县三重市时,家门口不远处,总有三三俩俩邻居大娘在那摆摊谋生,黄昏夕阳西下之际,她们就背起装棉袄的大布袋,一路开心地有说有笑回家,让她一度很是羡慕。她曾幻想过,这样的“中老年妇女”,也许就是她这样失学之人的将来,可她并无失落。她想的是,原来摆摊也可以这么快乐,也有这么多“好姐妹”可以欢声笑语,这样过一辈子,也挺好。
人生唯一的缺憾是感情
林青霞常常感慨,生命充满了偶然。她从影是偶然,写作是偶然,成名是偶然,活到现在也是偶然。2018年,她受邀出任港中大“善衡书院”的荣誉院士,照例要在晚宴后发表演说,面对座下满堂年轻人,她语重心长说到,“你们要有梦想,有时候连你不敢想的的梦想都有可能会实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禀赋和魅力,你要发掘出来并善以利用”,很显然是肺腑之言。她自陈心曲,说的是,”能够看本好书,与朋友交换写作心得,已然满足“。
荣誉院士
当时的台下右边,有位修读宗教研究的男生,由于患有脊髓肌肉萎缩症,全身自颈部以下无法动弹,所以一直卡在轮椅上专心倾听。林青霞往下张望时,显然注意到了。演讲完毕,她步下讲坛,特地走到那位男生身边,搂着他在其脸上疼惜地亲了一下。某位大佬那天也在场,事后他回忆说,这个时候的林青霞,如此自然而然悲天悯人,让他这位研究文学半生的教授,似乎刹那间顿悟一个始终没想明白的“利维斯之问”:一个成功的写作者,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2024.8.22晚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49岁前的林青霞:论文化储备,还不如“普通初中生”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