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大牌,国外
这个暑期档,国产动画电影成了口碑黑马。
绝美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让观众终于感觉自己的审美被尊重了,文化自信心爆棚。
但大牌挪用中华文化的事件,又让我们开始警惕、反思:我们的文化瑰宝,为何 总被挪用,又该如何被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东方美学,一直被国外大牌挪用?
暑期档,《落凡尘》《伞少女》《二郎神之深海蛟龙》等国漫相继上映,其中呈现的中式美学令人惊艳。
影片中暗藏的中国传统文化“彩蛋”,更是令不少观众直呼“血脉觉醒”。
绒花、糖画、越剧、刺绣、鱼灯、皮影、岩彩、孔明灯、川剧变脸、西湖绸伞、二十八星宿......
绝美的传统文化元素,令观众感受到浓浓的中国风。
自年初以来,“新中式” 、簪花、漆扇等传统美学元素大放异彩,也体现出我们对中国文化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重视。
可即便如此,“偷窃”中国文化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比如前段时间,在Prada宣传自家青瓷系列产品的微博图片中,有眼尖心细的网友发现,第一张图片中的盘子,底部写着三个单词:Made In Japan
这引起了网友们的警惕和不满。
他们搬出青瓷的起源,表示这是源于中国的工业,而Prada的宣传文案里没有提到中国,图片却写着Made In Japan,有混淆视听,搞文化挪用,“帮日本偷中国文化”的嫌疑。
也有一部分网友,觉得对此有些过度解读了。
made in不是come from,创造、制造是不同的概念,青瓷的确是起源于中国,但也不代表其他国家不能生产。
针对质疑,Prada官微也对微博内容进行了修改,增加了“源自中国的这项工艺”这几个字。
这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奢侈品牌借鉴东方元素的争议案例就会出现一次。
从筷子到马面裙到金缮工艺再到青花瓷,中式元素频繁出现在大牌设计中,但在宣传时,却并得到应有的尊重。
前阵子,韩国女团IVE的新歌MV发布,运营公司宣发时强调是“韩式风情”“韩国传统”,MV中却含有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祥云纹、铜钱纹、芭蕉扇、山水画背景、中国结、中式绣花鞋等。
面对这些“文化挪用”的现象,舆论场上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
有人质疑我们是否过于敏感、太爱挑刺,自己不用这些传统元素,但别人使用时却跑出来找茬。
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恰恰暴露了我们对品牌的包容度过高,对文化挪用的感知度过低。
那么,“文化挪用”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我们自己用不好中国美学元素?
为何东方美学总被挪用?
根据剑桥词典,文化挪用(Culture appropriation)是指挪用除自己所属文化外的文化特征或物品。
文化挪用的范围非常广泛,且体现形式多样,包括主题、风格、形式、元素……
其实这是一个中性词,好的文化挪用能够加强文化交流,锦上添花创造出更优质的产品。
但令大家警惕的,是那些不恰当的、先挪用,然后据为己有的行为。
其实,对于国际品牌而言,推出带有中式传统元素的产品,不仅能迎合国内受众的喜好,还能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名义重塑品牌正面形象,本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但他们在宣传上张冠李戴,对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也只得其表、不得其精髓,其实是一种对中华文化的不尊重。
对此,我们应该有一定的文化自觉,且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过往,我们也确实存在对东方美学元素运用不当的情况。
某些商品包装中对传统图案简单复制、堆砌,缺乏美感和质感。
部分设计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在运用传统元素时生拼硬凑,不注重整体的协调性,还要强行植入文化意义。
还有影视作品对古代服饰随意改编,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美感和历史韵味,变成了“倭风”。
长期以来审美教育的缺失,也导致许多人逐渐丧失了对中国传统美学的鉴赏能力和追求美的热情。
我们曾一度忽视了传统美学的价值,致使其在现代生活中缺乏应有的地位。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
他们开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作品。
这种变化,正是从“被挪用”到“自我觉醒”的体现。
中国设计如何找回失落的东方美学?
要找回失落的东方美学,就是要找回美学背后的精神内核。
东方美学与西方美学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美学注重写实,注重对称、比例和几何学;东方美学主神而非主形,它强调写意,追求“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以及物我两忘的和谐状态,体现着对自然和谐、天人合一哲学的追求。
如今,随着传统美学的复兴,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东方美学设计正在走进大众视野,唤醒人们的审美意识。
茶饮界的“王者”霸王茶姬,将国粹戏曲文化和云南茶文化结合,站上了中国茶文化的心智高地。它奠定了领军国潮茶饮赛道的地位,也展现了品牌的东方美学意蕴。
香薰品牌观夏,在产品包装上运用东方写意式的大片留白,并点缀以昆仑煮雪、颐和金桂、书院莲池、梅水煎茶等贴合香气与意境的诗意化产品命名,来唤醒国人对于东方气质的想象与追寻。
新酒饮品牌梅见青梅酒,则从“梅花纹”中汲取创意灵感,以梅花精神为内核,提炼出品牌符号。
梅花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经典之作,其演变过程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积淀。
从秦汉时期的简洁造型,以圆点花心和五瓣花为主,到唐代逐渐变得饱满华丽,形态张扬,大面积出现在日常器物上。宋代时,受文人审美和花鸟画影响,梅花纹变得典雅质朴,色彩淡雅。明清时期,梅花纹常与其他纹饰组合,呈现出多元的意蕴。
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象,其身影穿梭于文人墨客的诗行画卷之间,亦在瓷器服饰家具中具象展现。
她也是优雅风骨的象征,这份优雅更蕴含着棱角分明的坚韧与不卑不亢的气节,深植在中国人骨子里。
中国人骨子里的优雅是什么?
我们或许可以从“常插梅花醉”的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中窥见一二。
她的一生,如同她钟爱的梅花,虽经风雨飘摇,但始终保持着高洁与坚韧。
少时如同初绽的梅花,娇艳欲滴,却又带着些许羞涩,对生活充满向往;中年时期恰似寒冬中傲立的梅花,即便遭遇家国离乱、再婚又离的坎坷,也依然坚守内心的信仰与追求;晚年则如历经风霜的老梅,枝头虽不再繁花似锦,却更添一份淡然与超脱,透露出生命的深沉与智慧,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美好。
中国人的优雅与从容,正是源自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绝非外在的华丽或故作姿态,而是一种内在的、从容不迫的气质,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梅见,通过提炼梅花符号,巧妙捕捉了梅花“傲雪而生”的精神内核,还以青梅酒为载体,将这份坚韧与高洁融入现代生活之中。
千年的文化传承得以创新性的延续,东方美学的写意与深邃,也在每一滴酒液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与展现。
从审美迷失到觉醒,中国的美学设计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如今,随着东方传统美学的复兴和现代审美的融合创新,中国的美学设计正在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对传统美学的表层模仿,更是对其精神内涵的深入理解和传承。
每一个设计,每一件作品,都应当成为中式美学精神的载体,传递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化的尊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是传承者,也是创新者,让东方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者:来士普
责编:律也人
hi~inker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社群
请扫码加小印 回复【入群】
- 欢迎关注印客美学视频号 -
整体很轻,贴合耳垂,耳夹的款式戴起来也很舒服。整体看起来又有一些厚度,能够很好的hold住各种季节的衣服,非常百搭。
甚至可以适配港风、复古等各种各样的造型。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