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我要,站在,但我,发个
昨天大年初一,春节档电影首选了《第二十条》,看完后极度舒适,完全超出预期,很惊喜!
我想先说一下,为何偏偏首选了这部电影。
平时爱刷短视频,每当刷到那种“正当防卫”、“见义勇为”、“当街暴打”、“互殴”的视频,就特别关注也爱参与讨论,然后越关注刷到的越多……我知道是按观看习惯平台推送给我的,但是,为什么视频下面网友都讨论的那么热烈?动辄评论过万。
可能就是老百姓的同理心吧!
因此,我十分十分想看《第二十条》(片名就是《刑法》的第二十条)。
我在观影过程中尤其专注,到了影片最后雷佳音所演的韩明那段心声一出,整个人直接绷不住了。
导演和编剧太理解我们老百姓的心声了,听得心潮澎湃,建议所有司法人员全文背诵!
我们都知道,当一条法律记在书上白纸黑字,似乎是那么的清晰分明,但当它落入凡尘,成为每个人真实生活的量尺时,就变的如此的纠缠难明。
片中,韩明是该支持和保护自己儿子见义勇为+正当防卫的做法?还是低头向校领导道歉,保住这来之不易的入学资格呢?想想都头大(以及雷佳音头本来就够大了...
张艺谋导演也不回避这种矛盾,在《第二十条》的开篇就向我们丢出了这个难题,清晰的指向对恶的反抗和自我保护的法律探索,必须承认,这个尝试非常大胆,他要探讨的议题已触及法律的腹地和核心,也就意味着和我们每个人都有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为一名观众和公民,我承认此刻已经完全“上钩”了,这个事儿我势必要关注到底。
当然,这才只是《第二十条》的一条线索,还有两条,则是离开了校园这个相对纯粹的环境,走向了社会。
一起,是公交车司机为了保护女乘客见义勇为,还有一起,是聋哑人弱势者为了保护妻女的人身安全被迫正当防卫,前者为他人出头,后者为自己出头,但本质上都是为了阻止恶行再进一步蔓延,只是这样的做法在法律中却难以得到承认,看得人十分揪心。
咱就是说,整个观影过程都是这样被张艺谋导演拿捏地死死地,一点儿神儿都空走啊。
其实导演这里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且犀利,我想任何一个关注社会新闻的公民都对此类事件熟悉地不能再熟悉了。
好心扶起摔倒的老人反而被讹的案例已经数不胜数了,搞得大家都不敢见义勇为了。而正当防卫的最著名案例莫过于“昆山龙哥案”,这个轰动一时的事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本质上也是大家对于个人安全和法制公平的迫切需求。
张艺谋导演的高明之处,就是发现了现实社会中这种张力的存在,于是选择了几个颇具代表性的场景、人物和案件,来一次抽丝剥茧般的回溯,更重要的是,以极富技巧型的视听语言,向大众普及了这背后理与法的较量权衡。
这一切的高潮与交汇,便是韩明在听证会上的那场发言。
有观众说“听证会那段看得心潮澎湃”。
听证会上,我们听到韩明面对着所有人,掷地有声地表示:一次犯罪,污染的是整条河流,而一次错误的判决,污染的却是整个水源,法律是为了让坏人做坏事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做好事的代价变大。
“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这不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心底对法律和司法工作者最朴素的诉求吗?老百姓最朴素的期待,就是好人会有好报,这既是人情,也该是天理,也就应该是法律所坚持和维护的东西。
《第二十条》是懂人心的,完全替我们每个普通人说出了心里话,真叫痛快!
还有观众在评论中表示自己就是一名法律工作者,而《第二十条》“简直在演我的日常”。
他还评价“电影很感人,感谢最后的正义来临”,可见这位观众也被这段听证会的戏治愈到了。
“公平和正义要去争取,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怎么行呢?”
“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这些都是电影里的台词,也是我们每位普通老百姓最感同身受、或者最期待获得的保障,《第二十条》通过无数细节和最后这场高潮戏,让处于灰色地带的韩明走出了那片灰色的浓雾,选择成为了黑白分明的人,并给了一位位当事人相应的清白。
也让我们看到了光明,宣泄掉内心的情绪,一扫阴霾,迎接新的开始。
那些说《第二十条》不适合春节档观看的人,不过是被浮躁的心遮蔽了双眼罢了,无论是你是我还是TA,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会面临情与法的难题,而《第二十条》正是最应该在新春之际观看,帮我们厘清头绪,重新出发的好片子!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我不是当事人,但我站在当事人这边!我要替《第二十条》发个声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