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单,打了,听她,对手,小心
摘要:实力使然。
陈梦第三局打出11比0
北京时间8月1日,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四分之一决赛,中国选手陈梦4比0战胜奥地利选手波尔卡诺娃,晋级半决赛,其中在第三局打了个对手“11比0”。
赛后谈到这个比分,陈梦表示,“今天八进四的比赛,从赛前准备到预估对手都比较充分。这个比分我也没有想到,我只是尽最大可能调动自己,保持每分球的专注,整场球打下来很流畅、很舒服。”
陈梦坦言,自己上场的状态和人的兴奋感比昨天更好,心理状态和发挥也更稳定。目前,她静待自己的半决赛对手,将是韩国选手申裕斌和日本选手平野美宇之间的胜者。“无论对手是谁,都会做好全力的准备,尽情享受每一场比赛。”陈梦说。
曾经乒乓球圈内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认为打出11比0会让对手难堪,所以会采用让球避免出现11比0;但后来又有种说法,让球是对对手的不尊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单第四轮,中国选手张怡宁对阵日本选手福原爱,第四局张怡宁以9比0领先,随后她在发球时失误,送给福原爱一分。在外人看来,有着“大魔王”之称的张怡宁不可能犯如此低级失误,而这个发球下网则避免了对手“被剃光头”的尴尬。
后来回忆此事,张怡宁表示,领先时也在想怎么让对手一分,于是在拍子上粘了一下球,就直接“自杀”了,“当时有不成文的规定,不打人家11比0。”张怡宁具备碾压对手的实力,当时福原爱已经被打得溃不成军,也让“大魔王”动了恻隐之心。
中国乒乓球在国际乒坛长期处于霸主地位,曾经让球多少出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能“一家独大”的考虑。时过境迁,各方对这一行为也有了不同的声音。对于领先的一方来说,让球会降低专注度和紧张感;对于落后的一方来说,被让球可能会产生挫败感。站在公平的立场,双方都应该尽量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
2015年乒联总决赛上,许昕用一个11比0零封韩国选手张宇镇,展现出国乒霸气的一面。如今,11比0并不是乒乓球比赛的罕见比分,但仍能制造出话题。尤其11比0还会出现在国乒选手的“内战”中,更是吸引眼球。
2019年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在刘诗雯与丁宁之间展开。刘诗雯在局分0比2落后的情况下,反而放开手脚,连续扳回两局。第五局比赛,刘诗雯气势不减,丁宁则失误不断,最终刘诗雯打出11比0的比分,这也彻底击垮了丁宁。刘诗雯以4比2逆转战胜丁宁,晋级女单决赛。在与陈梦的决赛中,刘诗雯再次在第五局打出11比0的比分,最终成就世乒赛女单冠军。刘诗雯这两个“11比0”的纪录前无古人,恐怕也很难有后人能打破。
在国际乒坛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不管对手强弱,大家都是每分必争。在去年的杭州亚运会,中国队多次打出11比0的比分。女团小组赛,孙颖莎在与哈萨克斯坦选手米尔卡迪罗娃的比赛中轰出11比0;女团半决赛,陈梦以11比0横扫泰国选手苏帕西里;男单半决赛,樊振东以11比0完胜韩国选手李尚洙。
竞技体育是抑制和反抑制,“11比0”,既是双方实力相差的结果,也是获胜方想要展现的气势,跟面子无关。
延伸阅读
王楚钦爆冷出局,跟换球拍到底有没有关系?中国科协官微发文
北京时间7月31日,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中,中国“头号种子”选手王楚钦2比4不敌瑞典选手莫雷加德,爆冷出局,无缘16强,引发公众热议。
7月31日,王楚钦在比赛中发球 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此前,王楚钦的球拍在混双金牌直播时,众目睽睽下被踩坏。这次爆冷出局,各社交媒体都出现了相关的讨论。
微博热搜截图
尽管王楚钦自己回应“换球拍不是输球的理由”,但站在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哪怕副拍与主拍在物理上完全一样,换拍带来的心理影响因素都不应被忽视。
心理因素是如何影响运动员比赛的?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扎永茨(Zajonc)认为,在社会场景下,他人的“在场”可能会唤起个体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换句话说,运动员在很多观众围观比赛的情况下,会意识到别人在审查自己,不自觉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表现,具体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效应:一种是“社会抑制”,一种是“社会促进”。
1、“分心”是引起社会抑制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心,即注意力的分散对于短跑、长跑这一类相比较而言更依赖于选手的身体素质而非注意力资源的比赛影响相对较小,比如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冲刺的时候还能转头看别人。
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博尔特制造“回头望月”名场面 图源:网络
但乒乓球就不一样了。它对精细动作、战术博弈要求更高,需要快速准确地判断和决策。在乒乓球比赛,对“旁观”的在意就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分心可能导致认知资源不足,从而降低了决策的质量,比如面对来球应该是拉球还是应该削球,应该摆短还是打后台,技术动作变形可能也就在所难免了。
举一个大家比较容易代入的例子,当我们考试的时候,如果监考老师站在身后看着,我们就会觉得思考被干扰了,很影响作答,有的人甚至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被老师误会成“做贼心虚”想作弊。这其实就是“社会抑制”的一种典型案例。
虽然对奥运会级别的运动员来说,观众的关注他们早就习惯了,但是“全世界围观球拍被踩坏”这件事,运动员大概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是没有心理准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想着“我不能被球拍左右发挥”“我不能让对手觉得我被影响”,就越容易受到这些负面想法的心理暗示。
王楚钦球拍被踩坏跟教练说想投诉 图源:央视频
在讨论该事件时,有些人会举出张怡宁的案例,认为完全可以在被迫临时换球拍的情况下赢得比赛。不过,在“被关注”这一点上,两次事件完全不同:在之前的案例中,无论是张怡宁的对手,还是观众,都不知道“换球拍”这件事。张怡宁自己也表示,“我不能让对手看出来,我对这块球拍特别不满意”。
所以,从心态和气势上来讲,张怡宁并没有被“压倒”。但王楚钦的球拍是在面向全世界直播的时候被踩坏的,这个是想伪装都伪装不了的,很难保证心态不受其影响。
2、对于“胜利的在意”和“失利的担心”,也更有可能导致“社会抑制”效应
2019年,来自乌克兰的几位运动科学家对高水平运动员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影响运动员表现的首要因素包含了动机和意志力两个方面。
图为影响运动员竞技活动的主要心理因素综合指标 图源:参考文献
动机很好理解,你是否有强烈的获胜的欲望。意志力则代表了个体是否能够突破自己、克服困难、控制情绪等。
运动员要有胜负欲,这个是必需的,要不还竞技个啥呢。但如果持有过于强烈的“想赢怕输”的心态,其实也是非常占用认知资源和心理能量的。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克斯(Robert M. Yerkes)和约翰·多德森(John Dillingham Dodson)于1908年提出了耶克斯-多德森曲线。该曲线指出:在适度的压力或兴奋水平下,人的表现会最优,而随着压力或兴奋水平的增加,表现会先提高,达到最佳点后再逐渐下降。
换句话说,想要出好成绩,完全没有压力,即获胜的动机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动机水平过于强烈,却也会对行为和表现造成阻碍。
图为压力反应曲线 图源:参考文献
由于动机水平过高而导致发挥失常,在体育领域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詹森效应”。运动员詹森( Dan Jansen )在平时训练中表现非常出色,但一到重要比赛就频频失利——就是因为高压力和高期望值导致的表现欠佳。
我们在生活中肯定也感受过,在重大事件面前因为太想好好表现,反复提示自己“不要被外来因素干扰”,却反而会头脑空白,思绪混乱,心慌手抖的情况。其实这就是情绪所导致的生理上的改变——压力导致 HPA 轴过度被激活,血流流向四肢,四肢肌张力就会增加,大脑缺血。
这也是为啥国家射击队现在队员们都要做正念训练来进行赛前和比赛中的情绪调节了。因为对精细动作要求高,所以更不能被情绪和心态影响手部状态,比如手抖等情况。
说到这里,是不是想到了很多乒乓球运动员在发球之前都会对着乒乓球吹气、去角落摸球桌、转球拍的现象。
很多网友调侃说“这是在吹仙气”“布魔法结界”,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也是在进行一种正念训练,将思绪从“旁观者”眼中拽回当下,投入到打球的心流状态中去。
樊振东给球拍吹气 图源:网络
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竞争,心理因素是取胜的关键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线性地将比赛成绩和实力(竞技水平、能力等)挂钩,但在大赛中我们却看到了太多的“黑马”涌现,也有世界排名前几名的马失前蹄——心理学上,称之为“choking 现象”。
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两次错过奥运射击金牌的美国名将埃蒙斯,这背后其实就是心理因素在作祟。
2016年8月14日,埃蒙斯在里约奥运会射击男子50米步枪三姿预赛中排名第19,无缘决赛 新华社记者曹灿摄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管理心理学者们就意识到了员工表现中的“Can do”和“Will do”的差异——“Can do”是能力问题,“Will do”是态度问题,并由此提出了公式:
Performance = ability x motivation。
即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其实际能力以及工作态度(动机)都有关。而这个公式放到运动场景下依旧成立,竞技体育既是能力的比拼,也是心态的比拼,尤其是在高水平运动员身上。
美国心理学家 Korari 也曾指出初级运动员在比赛中获胜,80% 取决于生理因素,20% 取决于心理因素。而高级运动员则恰好相反,当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身体素质等生理条件都非常接近时,心理因素就成为了取胜的关键。
能参加奥运会的必然是各国在不同运动领域的佼佼者,能力大多在伯仲之间(抛开博尔特那种断崖式领先的不算),在竞技场上真正比拼的可能就是态度、动机、情绪稳定性,比如如何应对焦虑、担心、愤怒、绝望等。
Orlick(2002)对加拿大奥运选手的研究表明,奥林匹克决赛阶段的运动员在技术与身体因素上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然而在心理状态上,却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对运动员参赛产生重要影响。
而乒乓球比赛每局的球数不同,比分变化又很复杂,比如可能出现大比分领先、大比分落后、连续得分、连续失分、大比分领先后出现连续失分、大比分落后之后出现连续得分等等情况,对运动员的心态挑战更为严峻。
总结
金牌作为竞技体育中的最高荣誉,对运动员来说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和激励作用,但对竞技体育来说,不确定性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这种比赛结果、比赛过程、运动员状态,甚至裁判判罚、天气、场地和观众状态的不确定性,不仅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和吸引力,也促进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
我们祝愿王楚钦能迅速调整好状态,投入到接下来的比赛。也祝愿每一位面临“被关注”困境的运动员调整状态,赛出水平。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原文链接:陈梦晋级女单四强,一不小心打了对手“11比0”,听她怎么说?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或电脑机器人自动采集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和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chengshitoutiao@139.com,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