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女性人物传记类电影《吾爱敦煌》,姐妹们看了吗?(票房不太理想)
影片以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为敦煌文物保护做出重大贡献的共和国功勋樊锦诗女士的事迹为主线。
讲述她从北大毕业后扎根无垠戈壁,用一生守护莫高窟,将极具东方美学价值的千年壁画和彩塑,从废墟中拯救出来、推向全世界的故事。
《吾爱敦煌》上映前,就已经有了很高的热度。上映后羊也第一时间赶去支持,对樊锦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位84岁依旧神采奕奕的老太太,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孤独地与大西北的漫天风沙搏斗。
六十年一甲子,她舍小家顾大家,为保护莫高窟文物和开发商吵架,奔走北京为敦煌争取更多可能性…
始终守着荒野大漠的735座洞窟里的4500平方米壁画、2000千余尊彩塑等绝世国宝。
正因为有她,如今我们才有机会亲眼看到绝美精湛的敦煌壁画完美呈现,才能切身感受中国传统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
「国宝守护神」、「敦煌女儿」樊锦诗的坚守与初心,她身上的智慧、勇气和坚韧,值得被更多姐妹看到。
以樊锦诗为主题的沪剧电影《敦煌女儿》,曾获得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扎根莫高窟
樊锦诗为敦煌做了些什么?
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敦煌莫高窟,就问谁没有被其恢弘大气、色彩神秘的美震撼过呢?
图源:《吾爱敦煌》
莫高窟是历史的奇迹,由于年代久远极其脆弱,正被时间和风沙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吞噬”,直至最终消失。
因此,它也是一代代守护神们的以身坚守、用心修复,想尽一切办法留住的奇迹。
图源:@央视新闻
樊锦诗就是其中一位心软的神。
她为敦煌的千年壁画和彩塑牺牲奉献六十余载,和时间赛跑延长莫高窟的寿命。
自1963年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后,樊锦诗就来到了敦煌。
她参与莫高窟南区窟前遗址发掘清理工作,走遍了735个大小洞窟、看遍了每一幅壁画和每一尊彩塑。
樊锦诗工作照(左一)
她几十年如一日地进洞调查、临摹记录、查阅资料,撰写出许多学术价值极高的考古报告。
其中,完成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解开了多年来早期石窟分期的疑团。
历时40年主持编写《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考古报告》,是国内第一份正规的兼具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石窟考古报告。
2011年正式出版
此后,又历时10余年主持编写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报告》,出版在即。
姐妹们可能不懂这个考古报告的含金量,羊解释一下。
就是说在物质世界里,即使将来莫高窟不存在了,后人还可以根据她们的考古报告提供的数据,精准地把洞窟一一复原出来。
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入我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而它的申报材料,也正是樊锦诗逐字逐句斟酌之后手写而成的。
1998年,60岁的樊锦诗临近退休,被任命为敦煌研究院院长。
她二话不说重新起跑,每天依然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12点。
莫高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
敦煌方面有意对莫高窟进行商业开发,甚至提出和旅游公司捆绑上市的打算。
樊锦诗坚决反对,寸步不让,据理力争急到拍桌子骂人。多次奔赴北京、兰州和相关部门沟通,一再提请国家遏制莫高窟过度商业化。
在她的努力下,莫高窟的上市计划不了了之。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她还和团队推动了莫高窟保护条例的制定。
任期内,樊锦诗发现了莫高窟加速老化的问题。
因为通过和1908年拍摄的莫高窟第一批老照片对比,当时的壁画变得更加模糊。
随即,由她牵头将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莫高窟。
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建立完整的数字档案,并将敦煌图像向全球发布。
目前,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洞窟,实现了数字化永久地、高保真地存储。
2014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开放
并且,她和团队提出的先观看石窟数字电影,再进入洞窟内参观的定制路线,既合理限制了游客流量,又可以降低洞窟开放对文物保护的压力。
2018年,80岁的樊锦诗才正式办理退休,担任起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如今已然84岁,还在继续完成《敦煌石窟全集》的考古报告,这样的报告还要再编100卷。
而100卷的考古报告,需要200年、30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出完…
樊锦诗只说,“我这辈子,能(再)出一卷是一卷,能出两卷是两卷。”
或许是因为,她就是为守护敦煌而生的,她和莫高窟的羁绊,是此生命定。
奔赴莫高窟
穿越2200公里的相约相守
樊锦诗和敦煌莫高窟的情缘,起于1962年的一篇报告文学《祁连山下》。
主人公的原型是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先生。
里面讲述了他留法归国,阻止趁着战乱损毁造像、偷走壁画运出国门的强盗行径,用半生心血留住莫高窟的事迹。
这篇报告让当时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读大三的樊锦诗心中,泛起了涟漪。命运的齿轮自此开始转动。
1962年秋,樊锦诗跟随业师宿白先生,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来到莫高窟实习。
结果本就瘦弱的她,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全身浮肿,实习期没结束就提前离开了敦煌。
第二年毕业的时候,敦煌来北大要人,樊锦诗被分配了过去。
那时候的莫高窟几乎就是废墟状态,洞窟里堆满黄沙,有的根本进不去。
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交通工具,信息也特别闭塞。
樊锦诗的父亲樊际麟是一名工程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还在北京大学当过两年讲师。
樊际麟怕女儿受不了,就给北大写了封信,恳请学校不要派她去这么艰苦的地方工作。
樊锦诗把信偷偷扣下,毅然跨越2200公里,从北大未名湖来到敦煌莫高窟,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
话说起来轻巧,可樊锦诗六十年来为敦煌的隐忍和坚持,外人根本无法想象。
刚去的时候,她的宿舍是住土炕,睡到半夜还会有老鼠掉到枕头上。
外头整天刮风,屋子里也下沙,洞窟里还十分阴寒,整晚整晚睡不着。
大西北水碱重一喝就拉肚子,榆钱蒸面已经是最稀罕的美食,她则常因营养不良晕倒。
别说打电话给家人,甚至连电都还没通上,写个信都得点油灯。
而由于用水困难,樊锦诗为了方便洗漱剪成短发,就再也没留长过。
期间她还经历父亲含冤去世、夫妻两地分居、怀孕被刁难、孩子出生几天没衣服穿、孩子无暇顾及送人抚育…
樊锦诗也不是没有想过要走,其实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但是她没有。
她说,只要一走进洞窟,又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当然,樊锦诗坚守敦煌的背后,也离不开一位始终默默力挺她的人,她的爱人彭金章。
图源:樊锦诗在《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上的发言
樊锦诗的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里,这样总结他们的爱情故事:
相识北大未名湖,相爱武汉珞珈山,相守敦煌莫高窟。
1963年 俩人在未名湖合影
樊锦诗和彭金章,是北大的同班同学,毕业后樊锦诗分配到敦煌,彭金章分配到武汉大学。
1965年彭金章去敦煌看樊锦诗,临走时拉着她的手只说了一句:“我等着你”。
1965年 俩人在莫高窟合影
1967年,樊锦诗和彭金章在武汉大学的珞珈山结婚。
婚后樊锦诗先后生下两个儿子,休完产假就继续回去工作,而孩子先是由彭金章的大姐带回河北老家,后来就留在武汉跟着彭金章。
1967年 俩人结婚照
樊锦诗和彭金章历经长达19年的分居,直到1984年一篇报道《敦煌的女儿》才迎来了转机。
里面刊登了大儿子写给樊锦诗的信,提到非常想念妈妈,想要一家人团聚。
尽管樊锦诗从来没有要求彭金章为自己作出牺牲,但彭金章已经下定决心:“我们两个人,总有一个要动,那就我走吧。”
彭金章放弃了他在武汉大学创办的石窟考古专业,放弃了他心爱的商周考古教学,调来了敦煌研究院。
他将莫高窟北区200多座过去从来没有进行发掘的洞窟翻遍,使莫高窟现存洞窟数量,从492座增加至735座。
并整理成三卷《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考古报告。
然而,樊锦诗等了大半辈子的相伴相守,却格外短暂。
2017年,彭金章被查出了胰腺癌晚期。
住院期间,樊锦诗白天在病房里陪护,晚上还得忙工作。
再后来,樊锦诗独自回到莫高窟,她说,“一切都是老样子,只是我的老彭不在了。”
资料来源:樊锦诗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
我心归处是敦煌
一生择一事,一事倾芳华
在2019年《感动中国》现场,写给樊锦诗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樊锦诗初到敦煌时,常书鸿就告诉她:“莫高窟一直在等待,那些必然要来到它身边的人。”
“敦煌的工作肯定不会只由我们这一代人来完成,但必然要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
许是油然而生的使命感,亦或是源远流长的信念和勇气,引领着樊锦诗。
这位个子娇小的苏杭姑娘,从24岁到84岁,初心不悔,坚定守望。
在大漠孤烟里奔赴着跨越一甲子的文化苦旅,为拯救莫高窟倾尽心力,也让敦煌定格成了永远。
能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已然不凡。她为敦煌所作的一切,被季羡林先生称为“功德无量”。
当她站在那里,身上由内而外散发着强大的能量和熠熠生辉的光环,魅力无限又气场十足。
而生活里的樊锦诗,节俭朴素,又大方温情。
她从不追求吃穿,至今还住着刚工作头几年单位分的木板床,60来平的家里都是书,几乎没有多余的家具。
可她已经连续向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捐款,坚持了近30年。
疫情初期,她通过妇联匿名向武汉捐资8万,为女性医务工作者购买卫生用品。
后又将获得的两笔奖金共计2100万港元和自己的积蓄,全部捐给北京大学和敦煌研究院。
有人问樊锦诗,“人生的幸福在哪里?”她回答道:“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
“一个人要找到促成他所有爱好行为来源的那个根本性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他面对所有困难,让他最终可以坦然地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死亡。所有的一切必然离去,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
如果能为所爱倾尽一生,奔着心之所向,以后走的路就不叫流浪。
跟随樊锦诗的脚步,愿每个人都能指针向心,越来越坚定地找到“我心归处”。
本文来源系统网络数据抓取,如不想被抓取传播,请告知删除并停止抓取传播,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