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上午,农历大年初四,老家在莘县农村的记者和堂兄弟们驱车来到邻村的姑姑家拜年,放在车后备箱的礼物,除了记者为姑姑准备的外地特产小米一袋、鸡蛋两盘,还有堂兄弟们准备的成箱的牛奶、水果、滋补品等。
过了几年,过年的竹篮子里多了一样特殊的馒头,夹着猪肉片的馒头,有的还加了肉包。“那时候农村人平时很少吃肉,只有过年时,大人小孩能解解馋。”姑姑说,带着这种馒头或肉包走亲戚,亲戚一般不会留下,而是拣里面不夹肉的馒头交换一下。
“那时候,出门除了步行就是骑自行车,将装‘礼物’的篮子一般都绑在自行车上,有人走亲戚喝高了骑车摔倒了,馒头往往滚落一地,到处拾捡。“现如今,姑姑还能想起一些现在看来十分有趣的场景。
这样又过了几年,随着条件越来越好,过年走亲戚的篮子里开始多了另一样东西——点心。放上馒头或肉包之后,在篮子的最上面,放上两包简易包装的点心,是”标配“。馒头也逐渐从礼品名单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样的点心和糕点,用于放礼物的篮子也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取代它的是手提袋或皮制的提兜。
再到后来,过年走亲访友的礼品中,饼干、火腿肠等成包装的礼物开始不断出现,走亲访友的过程中礼物”交换“的样数也越来越多,有的已经开始直接
到了近年来,很多人直接从商店、超市买来成箱的食品、礼物走亲戚。这些东西,到亲戚家也直接放在了亲戚家中,而不再交换。
到了如今,礼物的花样更是繁多,利益于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发展, 十八腔新闻,不少礼品都是来自外地的”土特产。
而在交通工具上,从最早的步行走亲戚到骑自行车摩托车,再到开拖拉机、三马车、骑电动车,现在开私家车走亲戚的越来越多了。
“过去跟现在条件没法比,现在平时啥都不缺,过年了东西多得都用不完。”姑姑说,她是赶上好日子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怀磊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54|告别挎篮!聊城农村过年走亲戚礼品变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