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星期一重庆巫山县阴
一早醒来,我们的客轮已经停靠在巫山码头。巫山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巫郡,历史上巫文化、巴楚文化、神女文化交相辉映。“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等名诗名赋,说的就是这里。
我们来到长江岸边的巫山博物馆时,这里正在进行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峡皮影戏表演。
巫山三峡皮影表演
表演完一段《杨宗保大战穆桂英》,同心班班主何仕红喝了一小口水,卷卷衣袖,举手投足透露着儒雅。35岁的他已经入行学艺20多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功的苦倒还能扛,经济的压力却让他曾经有过想放弃的念头。尤其是刚结婚那会儿,入不敷出,日子难挨。
何仕红:“十年前的时候感觉有点儿想放弃,那时候刚结婚有了小孩儿,农村演出比较多,但根本养不活一家人。”
同心班班主何仕红
巫山三峡皮影是一种传统地方戏剧,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三峡皮影的表演融入了巫山及三峡地区本土文化、民俗风情,戏剧形式、表演技巧都独具特色。三峡皮影的传承以师承班主为主要途径,技艺传承通常有家传、师传等。何仕红深爱着皮影,更深爱皮影背后的文化,咬咬牙撑了过来。
何仕红:“你一踏入这个皮影戏,用心钻研,用心钻进去,你就会晓得这个皮影戏背后文化有多深。它是一种文化,入门以后越钻越深,越来越着迷。”
得益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扶持力度加大,三峡皮影作为三峡文化的重要内容,得到了更多的出场机会。同心班12个人,现在每个礼拜都要为乡亲和游客们进行表演。
巫山境内远眺长江
何仕红现在是巫山三峡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说,要想保持皮影戏的长盛不衰,不断创新吸引更多年轻人是必然选择。
何仕红:“用短片,5到10分钟。我把这个皮影创新,首先你要让他看懂,比如拿出来,哪个是孙悟空,哪个是猪八戒,在语言方面通过文字融入故事情节。”
巫山三峡皮影
说到怎么看待三峡皮影和三峡文化的关系,何仕红希望更多的地方文化能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把长江文化弘扬壮大。
何仕红:“我们通过挖掘,把这些不能失传的东西再创新,然后让它传播到更广的地方,我们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就有义务把非物质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不光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三峡工程的竣工和水库蓄水,巫山也进行了大量的抢救性文物发掘工作。巫山博物馆馆长张潜就见证了一个个时不我待的紧急瞬间。
巫山码头附近进行清漂工作
张潜:“当时我们三峡工地几乎是动用了全国考古的力量,因为我们不仅仅要和水赛跑,我们还要和地下的文物贩子赛跑。每到晚上,我们只要发现哪里有不明的灯火,肯定马上就要扑上去。”
工作经历的原因,张潜对三峡文化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像三峡皮影戏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也喜欢,也希望三峡皮影戏能越唱越响、越来越好。
结束了巫山的采访,我们的客轮向三峡大坝平稳驶去,下一站将抵达湖北宜昌。(央广记者李腾飞、陈鹏)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了巨大而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是全国最重大的产业集聚区和城镇密集带,也是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动脉。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直播,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新形势下如何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平衡?
7月20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出多位记者,从云南出发沿江而下,历时近一个月,全媒体、多角度呈现变化中的新长江,大型主题采访《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同步推出。我们的记者将动态记录采访过程中亲历的人和事,以《长江日记》的形式记录长江沿岸的新变化。
关键词:非遗,传承,皮影
责任编辑:韩建强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