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一中院发布《职务犯罪审判白皮书》,从1995年建院至今,一中院共审结各类职务犯罪案件1802件,先后判处罪犯2306人,审结中央交办的大案要案20余件,判决没收赃款赃物、追缴经济损失共计折合人民币66亿余元。1802件案件中,涉贪污贿赂案件占比超九成。
实际追缴赃款赃物44亿元
白皮书显示,一中院审结的一审和二审职务犯罪案件共1802件,罪名相对集中,涉贪污贿赂类的案件1724件,占案件总数的95.67%,涉及渎职类案件78件,占4.33%。
贪污贿赂类案件中,贪污罪701件、受贿罪643件、挪用公款罪270件,分别占贪污贿赂类案件的40.66%、37.3%、15.66%。
职务犯罪涉案金额普遍较高。据介绍,这些案件涉案金额高达66亿余元,其中,犯罪金额100万元以上的845件,占到了案件总数的46.89%。
通过审判,实际追缴赃款、挽回经济损失共计44亿余元, 十八腔新闻,判决追赃挽损率高达67.1%。
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被告人751人,占被告人总数的32.57%;被判处五年至十年有期徒刑的被告人418人,占被告人总数的18.13%;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被告人992人,占43.02%;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被告人145人,占6.29%。
村镇等基层案件多发
白皮书显示,该院审理的案件中,科级及科级以下的“小官”是涉及职务犯罪的主要群体。被告人中,科级及科级以下人员1756人,占比达76.15%;处级421人,占18.26%;司局级107人,省部级以上的22人。
“小官”巨贪多。例如房山区燕山清洁队队长王远利贪污案中,清洁队队长能够利用职务便利,在负责与相关单位签订垃圾清运、道路清扫委托协议过程中,以开具“大头小尾”发票等手段,贪污公款220万元。
所有案件中,涉及村镇等基层组织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97件,案发时间在2010年之后的多达68件,8年里审结的案件占到了20多年间审结该类案件的70.1%。
“村镇等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有增长的趋势,这种趋势基本与北京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同步,农村等基层依托城市发展,土地等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成为新兴的社会财富集中地,基层人员也成为‘易感人群’。”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部门和岗位也容易成为职务犯罪的“重灾区”。
手段翻新犯罪更隐蔽
在一中院审结的职务犯罪案中,有多起北京市乃至全国的“首例”案件。例如“首例副国级官员因受贿被判处死刑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受贿案,“首例省部级官员因单个渎职罪名受到审判”案件——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李达昌滥用职权案,“首例我国通过司法协助缉捕并引渡回国”案件——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李化学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全国商业贿赂第一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受贿、玩忽职守案等。
白皮书显示,一中院审理的省部级以上高级领导干部职务犯罪的案件22件,数量居全国中级法院前列,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受贿案,广东省高级法院原院长麦崇楷受贿案,黑龙江省原政协主席韩桂芝受贿案等。
白皮书警示,随着对职务犯罪惩治力度的逐步加大,为了逃避惩处,职务犯罪的手段也不断翻新,更为隐蔽。犯罪分子往往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实施犯罪行为,通过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将公款“漂白”成私款。而通过“交易”、财产性利益、字画、玉石、文玩等手段收受贿赂,增加了受贿等职务犯罪行为的隐蔽性,加大了犯罪行为查处的难度。
本报记者 任珊
原题:一中院发布职务犯罪审判白皮书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直播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