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头条!城市大事,最早发现!Meet the good, record the facts!

城市头条官方微博   网站地图   城市号入驻

贵州石阡一家三代“春官” “说春”劝人惜农时

2017-02-05 04:36来源:编辑:轩皓宇
贵州石阡一家三代“春官”“说春”劝人惜农时

16岁的封青海跟随80岁的爷爷在贵州省石阡县楼上古寨“说春” 周燕玲 摄

  中新网石阡2月4日电 题:贵州石阡一家三代“春官” “说春”劝人惜农时

  作者 周燕玲

  “唐朝差我送春人,特来贵府开财门。”贵州省石阡县花桥乡坡背村80岁“春官”封付元带着16岁孙子封青海唱着“春词”,中国直播网,头顶乌纱帽、手端“春牛”、身背褡裢口袋,走进一户农家,开始了鸡年的“说春”之行。

  中国农历丁酉鸡年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刚过,2月4日贵州省石阡县举行非遗“说春”活动,百名春官走村串户送春贴,劝勉人们珍惜农时、开展农业生产。

  “说春”是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综合性民俗活动,主要活跃于“立春”时节前后,“说春”之人被称为“春官”。

  封付元告诉记者,石阡说春起源唐朝,当时封氏兄弟封福兴、封福宪立下战功,于是天子封他俩为“春官”,每年向封地内百姓讲一讲农事季节、教大家不违农时,后兄弟俩到了黔地。

  这一习俗沿袭至今,期间因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曾淡出过人们的视线。封付元说,“说春”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必须传承下去,不能让它消亡。

  在农户家里,封青海跟着爷爷封付元用一种通俗简单的曲调哼唱“春词”,封付元一边唱,一边叫封青海把手中身披红布和麻线的“春牛”,摆放在农户的堂桌上,并示意封青海把农户家备好的香、纸烧掉。烧完纸,封青海继续跟在封付元身后,在农户堂屋里脚踏碎步来回走动,边走边唱。

  随后,农户家的男主人恭敬地为封青海递上一杯茶,封青海学着爷爷封付元的姿势,把茶喝掉,并为男主人送上一张春贴。

  其实,此次“说春”,封付元不仅带着孙儿,其儿子封武也来“说春”。“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十三四岁,学会‘说春’的。”封武说,从小父亲就教自己唱春词,在14岁跟随父亲走村串户中掌握了“说春”的流程。

  谈起第一次“说春”经历,封武坦言,当时唱春词时很紧张,但从第一户人家“说春”出来后,慢慢就熟练了。“有时候,‘说春’需要走村串户一个多月才回家,吃住都在农户家。”

  对于零零后,正在读职校的封青海看来,“说春”不仅是一项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我从小对‘说春’耳濡目染,中国直播网,很喜欢唱歌,而春词又赋有一种特殊的音乐魅力。”封青海自豪地说,读书期间,经常会给身边的同学唱春词。

  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石阡说春”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习俗入选非遗扩展名录。

  据了解,坡背村目前有800余人,其中近一半的男子都会“说春”,一家二代都会“说春”的人数,占比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在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下,人们都用手机看日历,不需要看春贴来安排农耕,但‘说春’必须说下去。”封青海告诉记者,“说春”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精心呵护,他会像爷爷传承给父亲和自己一样,把“说春”传承给下一代。(完)

特别声明:本文为城市头条城市号作者或机构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城市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城市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版权声明:版权归著作权人,转载仅限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错误侵害了您的权利,请来邮件通知删除,一起成长谢谢
       欢迎加入:城市号,开启无限创作!一个敢纰漏真实事件,说真话的创作分享平台,一个原则:只要真实,不怕事大,有线索就报料吧!申请城市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mp.chengshitoutiao.com。    

标签: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CopyRight 2016-2023 城市头条 ChengShiTouTiao.Com(城市头条有限公司) | 投稿/撤稿公邮:news@newsgo.com

城市头条网站所登载资讯、图集、视频等内容,版权归城市号自媒体平台原作者或投稿人所有,投稿视为本站原创首发,刊发或转载仅限传播目的非本网观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商业用途。

特别声明:城市头条仅提供平台运营服务,不提供任何上传发布服务,城市头条网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侵权反馈:fawu@newsgo.com 城市头条撤稿函下载 如有侵权请来邮告知,我们收到后会尽快处理答复。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吉ICP备2020008037号-11